第1360章
薛岳从车上下来,先向30军的军官们回了军礼,又扫了一眼这些模样威武态度恭敬的红头阿三一眼。扭头就问关麟征道:“雨东,这些锡克人是干什么的?”
“这些啊,”关麟征指了下那些阿三,嘻嘻一笑:“都是帮咱们做事的……诺大个德里城,大大小小的事情千头万绪,总要有人来管,属下哪懂这些,所以就在跟随咱们的锡克族士兵当中挑出一些给英国人当过公务员的,组成一个临时市政委员会,把德里城暂时管理起来。司令官,您要是觉得不合适,我马上让他们滚蛋。”
薛岳忙摆摆手,笑道:“可不能让他们滚蛋,他们滚蛋了德里就要我这个占领军最高长官来管理了,我哪里管得了啊。”说着他就走到带头的那个红头阿三跟前,拍拍对方的肩膀,用不大流利的英语道:“你是新任德里市市长?”
“卑职辛格,暂时负责德里临时市政委员会。”这个红头阿三看来在英国统治时期受过良好的教育,一口英语说得字正腔圆,比薛岳的洋泾浜不知道强了多少。看来印g的肃反的确还不到位,15%(对锡克族)的抓人杀人指标还是太少了。
薛岳笑笑:“德里现在只是暂时由我们占领。不过我们和英国人不一样,不会把印度变成殖民地的,但是我们影响力还是不容忽视的。你们好好管理德里,只要把事情办妥了,我保你一任正式的德里市长!”
德里市长!辛格身子一抖,脸上顿时就乐开花了。英国人治理下的印度其实也分政务官和事务官的,他们锡克人虽然受到英国主子信任,但也只能做做中下级事务官,市长这种高级政务官早期是由英国自己做的。后来实行自治又让印度人自己选举,可是锡克族人口少,和印度教徒还有m斯林都不对付。怎么选得上市长?如果自己能当一任德里市长,可就算是开了先河了,在锡克族人中的地位自然也就水涨船高,将来没准还能成立一个政党去选举旁遮普邦的邦主……
一瞬间这个日后被印度gcd定性为大印奸的辛格激动的眼泪都快下来了。赶紧哽咽地道:“鄙人和临时市政委员会诸位同仁定然竭诚为中华效力……”
薛岳满意地点点头。又说道:“嗯。就这样,现在德里刚刚安定下来,要做的事情千头万绪,这里就不劳烦你这个市长陪着了,赶紧去做事。如果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尽管来找我就是了。”
说罢他迈开步子就要往里面走去,可是这位辛格市长忽然开口提了个请求:“大将阁下,卑职有个、有个不情之请……”
薛岳皱了下眉。看到这个辛格印奸一副为难的表情,就点点头道:“说。有什么要我帮忙的。”
“德里临时市政委员会希望能向贵军商借一些……一些黄金白银用来够买粮食以维持德里市内的供应。”
借……黄金买粮食!?这个到底谁是侵略者?谁在遭受帝国主义入侵啊?薛岳瞪着眼睛认真地看着辛格,好像在看个什么怪物似的。旁边的关麟征忙上前一步,苦笑着解释道:“印度gcd留了个超级大的烂摊子给我们,德里城内所有的粮库都是空的,所有的银行里面都没有一分钱的储备,所有的商店里头也没有任何一样货物。他们在离开的时候把能拿走的都拿走了,拿不走的也烧掉了,只留下将近200万印度人给我们……好在眼下正是秋收,东旁遮普邦和哈里亚纳邦的粮食正在收割,买一点来救急倒也不难。不过现在咱们的占领区里面还没有成立统一的政府,许多地方更是处于无政府状态,所以没有办法发行货币和征收粮食税,只能用贵金属去问农民买了。那个辛格已经和我说过这事儿了,还打包票说一个月内保证能把借去的金银还给我们。司令,您看……”
当然,除了用金银去购买,国防军还可以纵兵抢粮!不过这个责任谁担?为了200万个印度阿三去担这样的干系有值不值当呢?另外把200万德里市民统统饿死倒也是个一了百了的办法!
“司令官阁下,”印奸辛格这个时候又开口插话了,刚才关麟征和薛岳说的是中文,他完全听不懂,不过却能够猜出个大概意思。他笑吟吟的对薛岳道:“贵军借出的金银是没有一点风险的,因为德里本身就是一只会下金蛋的鸡,这里是印度第三大商业城市和第二大手工业城市,还有发达的轻工业,在gcd到来之前,德里一年的商业税收就高达几千万卢比……而现在,德里所有的工厂、商铺和高档房产都被我们临时市政委员会接收了,只要给我们一点时间,我们就能变卖一些财产,并且让整座城市重新运转起来,到时候就有源源不断的财富进来了。而且印度人素来就有收藏黄金的习惯,虽然被gcd强行收兑了一些,但民间还是有大量金银的,我们从乡间收购来的粮食很快就可以加价卖出,收回成本没有一点问题,肯定还有利润可赚,这些利润我们也统统上交给贵军。”
这下薛岳总算是放心了,他点了点吩咐身边的参谋长陈长捷道:“去给方面军刘长官去电,把德里缺粮和需要金银购买粮食的情况报告上去,请刘长官定夺。”
几万两黄金的借贷虽然不是什么大事儿,但也不是刘明昭这个方面军司令官能批准的。事情最后又上报到了国防部长常瑞青那里,不过这事儿他这个大总理一样没有办法做主。因为现在德里的民政当局已经成立,国防军自然不再管理德里民政。所以借钱给德里市政当局的行为就和军事行动无关,当然不能从军费里面开支,只能算作对外经济援助或贷款。这可不是总理大笔一挥就能批准的,必须要联邦议会参政两院投票表决,等他们把票投好,德里市民估计已经饿死一多半了。所以常瑞青最后干脆找到中国银行总经理张公权,让中国银行借了笔款子给德里市的印奸市政当局去买粮食救急。
第七百八十二章饥饿的人民共和国十三
印度GCD中央新驻地,班加罗尔,自由宫。
满座的印G中央政治局委员和苏联高级顾问们肃然而坐,看着每人面前摆放的一份简报都定定地发呆。而鲁易就坐在会议桌首座的位置上面,目光阴沉地扫视着众人,同样一言不发。
窗外,是迈索尔王国时代遗留下来的占地面积极广的庭院,阳光明媚,庭院里面百花齐放,好一派生机盎然,但同样的阳光洒进来,到了这间会议室里面,在这低沉抑郁的气氛下,都变得阴沉起来了。
那份简报上的内容并不是关于军事问题的,而是另一件自1934年秋季开始就困扰印度GCD的大事,3.5亿(现在肯定已经没有那么多了)印度人民的吃饭问题!吃饭在印度这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一直是个问题,在印度**胜利以前,每年都有一些印度人因为没有饭吃而饿死!不过总体上说,印度并不存在整体性的粮食短缺,饿死人的原因更多在于分配不公。事实上,印度一直以来都是大英帝国最重要的粮仓,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就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粮食出口国之前俄国是世界第二大粮食出口国,一战前每年都能出口一千多万吨粮食,在俄国GCD上台以后,俄国粮食的过剩问题就奇迹般地得到了解决。而这个奇迹在一年前就已经降临到了印度人民共和国的头上了,而且还是在印度没有实行农业集体化的基础上,真算得上是青出于蓝了。
不过出现这样的情况也不奇怪,因为印度GCD虽然暂时保留了印度农村的小农经济模式,但还是在粮食流通环节实行了严格的统购统销制度。也就是说,所有印度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除了。粮、种粮和公粮之外,都必须以印度人民政府规定的价格,卖给唯一的粮食收购和销售部门。而印度人民政府给出的粮食收购价格又是极为低廉的,更让印度农民无法接受的是,他们用出卖粮食所得到的印度人民政府发行的纸币,又没有办法购买到他们所需要的工业品。
由于战争的破坏和帝国主义的封锁制裁,印度的轻工业生产早就陷入了瘫痪,印G上台以后虽然对印度工商业实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但是**前的印度并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虽然工业基础并不算差,工厂也很多,但终究是大英帝国工业体系中的一环。或者说的更确切一些,印度的工业就是英国工业的一个生产车间。市场、原料、技术、管理、资金等等都掌握在英国人手中,而且这些要素大多都不在印度的土地上,印G接管的工业就好像是一个大型工厂中的某个车间,根本没有办法单独运营!所以也生产不出足够的工业品去和农民交换农产品……而且印度人的某些生活习惯和东亚人种又不一样,他们不大喜欢存钱,既然不能用印G的钱买到他们需要的东西,那么他们就不愿意出售粮食,甚至还主动减少了1934年的冬小麦播种和1935年的春播面积。由此又造成了印度政府的1934年秋粮收购计划和1935年冬小麦收购计划全都没有完成。至于1935年的秋粮收购计划又因为华军占领了东西旁遮普邦和孟加拉邦这两大产量区而彻底沦为了影。
一场印度历史上最严重的饥荒恐怕已经渐行渐近了!
根据印度人民共和国粮食人民委员部的估计,目前生活在印度GCD统治区的人口肯定超过2亿,其中需要粮食人民委员部提供口粮的城镇人口超过3500万(印度**胜利前的城市人口超过6000万,在扣除已经沦陷和将要沦陷的城市,再加上逃亡到印G控制区的不甘心当亡国奴的印度老百姓后,大致上得出了这个数字)。而在这4000万人之外,印度的粮食部门还需要为印度红军的500万指战员(这个数字是劳动人民委员部提供的)提供军粮。